主页 > 资讯 > 热点 刚刚,长城汽车回应“制裁”!

刚刚,长城汽车回应“制裁”!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0月23日,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微博回应,欧盟委员会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一事,“长城汽车率先应对,已经于本月11日第一个提交应对材料。中国汽车出海会坎坷,但我们坚定不移,加快出海步伐!”

穆峰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公平的、开放的贸易环境,凭借长城汽车体系化的竞争实力,我们有底气在全球市场赢得竞争优势。我们坚定全球化发展,坚定长期主义,坚定生态出海。”

同时,长城汽车透露,已经开始快速推进欧洲工厂的选址工作,将在欧洲投放更多新能源车型,加速构建欧洲本地化研发团队,把更多的新能源、智能化技术和资源引入欧洲。

焦虑和警惕

“未来的方向是电动汽车”,这句话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欧盟委员会所说,汽车行业对欧洲的繁荣至关重要。行业的转型,或者更确切地说,电气化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不顾德国等国家反对,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在冯德莱恩看来,“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受此消息影响,港股汽车股尾盘集体走低,比亚迪股份、小鹏汽车分别下跌3.53%、2.47%,吉利汽车跌1.52%,长城汽车、蔚来、理想汽车小幅下跌。

10月4日,欧盟正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调查将首先厘清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有否受惠于“非法补贴”,以及这样的补贴有否对欧盟汽车厂家构成威胁。若是,欧盟有可能对中国进口电动车施加反补贴关税,税率将高于10%。

随后,中国方面多家车企、机构对欧盟这一行为严正抗议,强烈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欧方要求中方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严重损害了中方权利。”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称,“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以透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

欧洲汽车市场,可以用“庙小妖风大”来形容。

2021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70%,达到230万辆左右。2022年,受俄乌战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欧洲电动汽车总需求量略有下滑,下降至约220万辆。2023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继续攀升。

然而,转型总有阵痛与分歧。欧盟正面临着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限制的压力,裁员、停产、削减成本……给电动汽车倾斜诸多资源的激烈举措引发矛盾。

出海和挑战

从“贸易出海”到“生态出海”,长城汽车经历了一场持续26年的长期主义之战。作为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正在迈向海外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1997年,长城汽车开启了出海战略的起步阶段,首次将皮卡产品出口到中东地区。此后,长城汽车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在中国皮卡、SUV细分市场累计出口量排名第一。

2005年,长城汽车开始发展海外KD组装业务,图拉工厂、罗勇工厂、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的相继建设,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研产销一体化发展。

2022年,长城汽车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作为开拓欧洲市场的中心,加速推进长城汽车的欧洲战略落地。

2023年,长城汽车累计出口总量达211,696辆,同比增长89.45%;15万以上车型销量达179,665辆,同比增长98.49%,品牌不断向上。一、二、三季度,长城汽车海外销量占比达23.63%、24.04%、25.45%,占比持续增长。

回顾历史,“生态出海”的来临,不仅意味着长城汽车的品牌统一和高质量发展,更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崭露头角。

疫情时代初步结束,经济复苏带来消费升级,汽车消费或迎来风口。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及多地宣布禁售燃油车背景下,为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23年,中国汽车累计出口汽车371万辆,同比增长64.4%。业内人士认为,建设汽车强国要求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消费者心态正在发生改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感叹,调研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品牌的偏好度和接受度也非常高,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达40%左右,有将近30%的用户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可以和整个欧洲的主流品牌保持同等价位。

如此庞大的销量数据不免令其他国家“眼红”,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重组市场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与“反倾销”相比,“反补贴”调查更具政治色彩。欧盟对华开启针对非市场国家的“反补贴”调查更像是政治口号,以配合美国对华全方位围堵。

崛起和超越

1901年,匈牙利商人李恩时将两辆美国制造的“奥斯莫比尔”牌汽车运至上海公共租界。自那时起,中国人终于见识到了“汽车”模样。

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工厂时立下宏愿,“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中国汽车工业梦想由此启航。

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70年华诞。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今年汽车出口夺得全球第一。这三个“全球第一”来之不易,标志着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稳步迈进。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两位日本工程师更是在现场围着红旗HQ9进行测量。男性工程师负责用皮尺测量数据,女性工程师负责记录,两人在现场旁若无人的操作,令周围人群诧异。

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上,比亚迪携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豚、汉以及腾势D9集体亮相。腾势D9更是以全新的设计、豪华的用料与配置、新能源动力的加持,吸引众多德国消费者的目光。

从零起步,到自力更生,到合资建厂,到自主研发,再到弯道超车,中国汽车倚靠的到底是什么?

一、政策支持。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为汽车企业在海外提供金融支持,提升在海外开展品牌宣传、展示销售、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

二、技术研究。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榜单上,宁德时代、比亚迪全球闻名,牢牢占据前十位置。刀片电池、麒麟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等行业颠覆性技术通通在手,更是打通了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三、供应完整。疫情时期导致汽车零部件供应短缺、物流运输不畅,严重影响了整车生产和销售工作。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国内整个的汽车供应链在全球是最完整的,因此在2021年,中国车企率先全面恢复了生产,并填补了这一时期的市场空白。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二十周年,欧洲的问题在于“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从“零基础”到“领军者”的角色转变。中国对欧洲的吸引力不局限于市场。在技术合作、能源转型、气候治理等领域,仍有较大合作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