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重磅!知名车企:赔偿 裁员!

重磅!知名车企:赔偿 裁员!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李斌的一封全员内部信,将寒气传递给汽车行业的每一个人。11月7日,有知情人士透露,奇瑞捷豹路虎于10月开启了新一轮裁员。本轮裁员从国庆假期结束后开始,比例约为15%—20%,涉及产品工程、质量管理、生产制造、物流发运管理等多个部门,赔偿为N+1。

知情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出台了多项降本措施,大家对裁员有心理准备。销量上不去,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

对于本轮裁员传闻,奇瑞捷豹路虎官方回应称,“目前公司在持续进行产能调整、产品规划更新、效率提升等工作,相关组织调整难免导致部分人员临时待岗,公司将安排涉及人员休假并等待重新调岗。”

合资品牌,窘境缩影

在东风雷诺、广汽讴歌相继退市,广汽菲克宣告破产之后,前不久,广汽三菱也黯然离场。如今,奇瑞捷豹路虎也传出新一轮裁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奇瑞捷豹路虎就已经针对外包员工进行一轮裁员,而此次裁员更多为正式员工。

作为豪华品牌之一,奇瑞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2012年,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捷豹路虎汽车共同出资组建而成,合资双方股比为50:50,是中国首家中英合资的高端汽车企业。

2014年,奇瑞捷豹路虎常熟生产基地投产,总年产能20万辆。该基地是捷豹路虎首个英国本土以外的整车制造工厂,也是全球样板工厂。

2017年,奇瑞捷豹路虎走向巅峰时期,在华销量达14.6万辆,占据捷豹路虎全球销量的近四分之一。

2022年,奇瑞捷豹路虎从最高销量坠落,下滑至6.8万辆,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市占率,也从最高6.4%下跌至2.44%。

业内人士分析,奇瑞捷豹路虎市场份额下滑,与其产品线单一以及电动化转型不利有关。事实上,叱咤中国市场近40年后,合资品牌开始“水土不服”了。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销量分别为43.58万辆和68.58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3.93%和10.33%;上汽大众销量为83.23万辆,同比下滑13.5%,上汽通用销量为72.43万辆,同比下滑15.18%。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车企——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力压曾经的销量王者“两田一众”,在所有品牌及市场中位列销量第一。这也是中国乘用车市场近40年来的第一次,自主品牌出现在季度销量榜的头位。

合资品牌为何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大溃败?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转型还不够快速,另一方面是今年以来车企价格战,对合资品牌的终端价格体系造成了较大冲击。

寒潮汹涌,裁员大战

毫无疑问的是,汽车行业内掀起了一场罕见的“裁员大战”,众多车企在激烈的价格战下不得不削减人员规模,为的是在市场的生死时速中找到生存的机会。

国际层面上,传统车企如福特、通用,裁员规模庞大,福特汽车在欧洲解雇了约11%的员工,通用汽车则在底特律郊区工程中心裁减了数百名全职合同工。即便是新能源车企也未能幸免,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裁减了约18%的员工,脱胎于吉利的极星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

国内层面上,知名新势力车企高合汽车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比例高达20%,有的部门甚至被裁了50%。随后,蔚来汽车CEO李斌发布全员信,在这封全员信中,除了提及裁减10%的人员外,更多的是表态要对内部组织和资源投入等方面进行调整。

今年的汽车圈,堪称史上最卷。3月,车市掀起了一股“降价潮”,湖北地区等多款东风燃油车开始进行“限时促销”。随后一汽集团、长安集团、奇瑞集团、上汽集团等多家车企跟进,相继开展了优惠补贴活动。

10月,新一轮“价格战”打响。比亚迪特斯拉领衔,10多家新能源品牌已开打,特斯拉、零跑、埃安、极越、领克、极氪、理想、欧拉、小鹏等品牌通过降级新款售价、限时优惠、减配等方式加入战争。

奇瑞汽车的总经理李学用曾发出警告。他指出,车市价格战势必会持续,车企必须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这也许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一次提醒,一个生死时速的警示。在这场价格战的战火中,究竟哪些车企能够在“谁能活下来”的大考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胜利者,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价格战虽然能够短期内刺激销售,却也导致了企业利润的严重下降。随着价格的下滑,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于是,裁员成为了企业们为生存而采取的必要手段,这或许就是这场“裁员大战”的背后导火索。

集体跳水,人人自危

“当前,赛道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之大部分新能源企业烧钱的速度依然比营收增加的速度快,实现规模化经济的目标仍遥远,‘降本增效’是当下的明智之举,或将成为制胜关键。”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

2017年,300家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纷纷版出现。

202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资本市场进入“冷静期”。资本对新造车势力的青睐变弱、融资困难加剧。

2023年,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传统自主头部车企,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大众、丰田等全球汽车巨头均宣布将扩大中国研发话语权,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新能源产品。然而,能够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

粗略计算,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有超过40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消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活下去直接影响因素只有两个:毛利和现金流。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成为遭遇运营危机的几家车企的通病。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未来5年,中国汽车品牌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家,而6到10名可能生存下来,但活得并不滋润。”

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坦言:“2023年是车企的关键一年,燃油车加速淘汰、新能源车大爆发是主要趋势。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50%,而90%的新势力车企将被淘汰。”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表示:“大家看到的这个卷其实刚开始,未来还会更卷。无论一些车企今天的成绩多么好,都不代表未来能活下来。未来车市的洗牌将会非常惨烈,市场竞争也会非常大。”

卷技术、卷价格、卷配置、卷权益……不可否认的是,当传统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新能源车型持续与燃油车型抢占市场、消费者愈发理性,行业竞争势必会进一步加剧。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