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2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开启第六次年度演讲,这一次演讲的主题是《改变》。在上半场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中,雷军回顾了2020年以来小米在造芯和造车以及高端化道路上的艰辛历程。
雷军称“造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他分享了小米SU7和YU7车型成绩、研发背后的决策细节,并提及了理想汽车和特斯拉2家车企。不过,在此次回顾造车历程的演讲中,雷军未提及任何与“汽车安全”相关的内容,既未回应过往争议,也未针对近期召回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
一个汽车新兵,咋就这么生猛呢?
“流量式”造车之路
“人声鼎沸,场面火爆。”
四年前,小米宣布造车。先后发布了小米SU7和小米YU7两款主力车型,市场反响热烈。其中,小米YU7今年6月发布,创造了更惊人的成绩:3分钟大定超过20万辆。这个数字震撼了整个汽车工业,甚至因太过惊人,引来不少质疑。于是雷军在第二天下午4点直接公布了锁单数据:18个小时内锁单24万辆。
小米汽车为啥能获得成功呢?
雷军表示,2022年的夏天,SU7开发正值最关键的阶段,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YU7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就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假如SU7不成功,YU7就是我们最后的底牌,它必须肩负着为小米汽车力挽狂澜的使命。”
当时,理想L9开创了一条SUV新路线,其他车企也跟随研发,“彩电、冰箱、大沙发”大行其道。那么,小米要造一辆什么样的SUV?经过非常激烈的争论,小米还是决定走出一条不同的路:为驾驶者设计,做一辆豪华高性能SUV。
“小米YU7原本规划了一个续航629公里的标准版,但由于感到该续航不足,决定将该版本砍掉,将835公里长续航Pro版更换为标准版。这个方案提出来,负责采购的同学们差点哭晕在厕所。”雷军这样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还点赞了理想与特斯拉,“如果不选YU7,可以选择Model Y。当然,国内别的车也不错,明天理想i6发布,也可以考虑一下理想i6。不少车厂就摸着理想过河,也干得不错。”
与此同时,雷军还回忆了小米SU7 Ultra征战纽北的历程,今年6月首次征战纽北,刷新德国纽北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成为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圈数:7分04秒957。雷军直言,“相信这个记录在不久的将来还将被刷新,小米会在纽北长期驻扎,与全球最顶尖的同行,共同进步。”
在演讲活动之外,雷军宣布,小米汽车正式推出独特的“小米定制服务”,这项服务定金为80000元,有90天的犹豫期。试运营一年,每月最多定制40辆,支持YU7 Max、SU7 Ultra车型定制可与现有配置组合搭配。
具体来看,定制服务推出紫水晶、竞速红、暮光玫瑰、哑光流金粉、嫩芽黄5种定制色,包括两款内饰配色。小米汽车将联合全球顶级车漆供应商巴斯夫和PPG,计划三年设计100款颜色。此次还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定制,涵盖21寸五辐双层锻造轮毂、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钳配色,专属定制车标等。用户可选24K金黑/白陶瓷车标、24K金碳纤维车标、熏黑车标。
这条造车“流量路”,雷军彻底的蜕变。
“爆款式”激战产能
2025年以来,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依然是艰难苦熬、挥泪甩卖的一年。在经历了超10年的发展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然进入充分竞争阶段,行业洗牌期来得如此迅速。
今年8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突破3万辆,与7月持平,展现出稳定的产能和市场需求;前8个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已达22万辆。有供应链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汽车全年交付量目标满怀信心,预计将攀升至42万辆。与年初董事长雷军设定的35万辆目标相比,大幅提高了20%。
爆单背后,有一场硬仗要打。
从小米YU7订购页面看到:标准版预计53—56周;Pro版预计48—51周;Max版预计33—36周。面对24万份锁定订单,有些消费者的提车时间也将迟滞至明年。
漫长的等待,成了友商的“截胡口”。
例如,购买蔚来旗下车型,可报销YU7锁单定金5000元。选购乐道车型,可报销5000元定金。购买萤火虫车型,可以报销2000元;购买智界S7、R7时均可为消费者报销YU7定金;智己和极氪也推出了相关优惠活动……
这样的背景下,雷军竭力提升产能。
今年9月,小米汽车二期研发综合楼、卡车调度室、油化库等规划验收通过。该项目位于北京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06地块,与一期工厂相邻,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9.15万平方米,地下8503.33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共1009个。
相关人士指出,二期工厂主要生产小米YU7车型,小米汽车以8.42亿元人民币拿下该地块。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15万辆,通过优化产线流程已提升实际产量,加之二期工厂的投产,小米汽车的总产能将实现翻倍。
不仅如此,雷军调整了销售体系。
上市仅4个月,累计破1万辆的小米SU7 Ultra,已经进入了新增销量归于平静的阶段。截至7月底交付了1.26万辆,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销量目标。不过,小米SU7 Ultra很难一直延续订单的狂热。从高速车祸到马力限制、从碳纤维挖孔机盖到催付尾款,过去几个月来一系列的舆论风波,加快了市场回归理性的步伐。
此前,小米SU7 Ultra曾开辟了相对独立的销售体系——一支名为“Ultra Master”的专属销售团队,只卖这一款车型。现阶段,除极少数重点门店除外,该车已经开放给所有小米汽车销售;不仅如此,原来的Ultra Master转为高级销售,也要背负小米SU7、YU7等车型的销售指标。
在雷军看来,“汽车这个市场很大,还远没有到要相互比较的阶段里。我们经历过手机行业那么残酷的竞争,汽车行业目前相对来说,大家还都在成长阶段。基于这点,我觉得还是要共同合作,推动整个国产汽车产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