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目标2800万座

“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目标2800万座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一目标背后,是电动汽车体量的急速扩张与基础设施滞后之间的张力,正在以三年为周期重塑格局。 

其中,主要目标为:通过持续健全充电网络、提升充电效能、优化服务品质、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电动汽车更大范围内购置使用。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如今,六部门送来重磅利好。

“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目标2800万座(图1)

一份“补能文件”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服务能力能够基本满足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但仍存在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设施功能结构待优化、居住区服务供给不充分、供电保障有待加强、运营管理质效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出台政策予以破解。”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行动方案》部署了哪些任务?

一、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行动。针对城市、城际、农村充电网络的差异化补能需求,分类施策,建设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大功率充电为有益补充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加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点位布局、优化设施功能结构,进一步下沉延伸农村充电网络、加大“春节返乡”充电需求保障。

二、居住区充电条件优化行动。明确新建居住区在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既有居住区因地制宜补充充电设施,开展居住区“统建统服”模式试点。

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推广行动。推进首批车网互动试点建设,构建协同推进和跟踪评价机制,探索市场化车网互动响应模式,持续扩大车网互动试点范围。

四、供电能力和供电服务改善行动。要求将充电设施接入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架优化、台区增容等建设改造,强化报装接电服务保障,积极拓展业务办理渠道,优化内部审批流程。

五、充电运营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大高品质、高效能、高可靠性的设施供给,推动老旧设备升级改造,提升场站环境及运维质量,规范收费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功能,加强运营服务质量评价及结果应用。

其中,具体提到: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鼓励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除高寒高海拔地区外,其他高速公路服务区均应具备充电能力;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他地区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打造1000个“统建统服”试点小区,实现私人充电桩接入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有效扩大,新增双向充放电(V2G)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

一场“充电挑战”

早些时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以国庆假期为例,根据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监测数据,通过对纳入平台监测服务平台的4.84万台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的统计。10月1日至8日,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次数达516.90万次,充电量突破1.23亿千瓦时,日均充电量较平日增长2.59倍,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45.73%,折射出电动汽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日出行中使用电动汽车已成为主流现象。

2025年前8个月,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53.0万个,同比增长88.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增量为73.7万个,同比增长37.2%;私人充电设施增量为379.3万个,同比增长103.3%。截至2025年8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私人充电设施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建设中广东省位居榜首,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紧随其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充电桩保有量排名靠前。而大功率直流桩、液冷快充与智能调度系统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

为什么有的城市能“狂飙”?

首先,真金白银砸向基建。北京要求具备电源条件的既有公共停车场、P+R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配建公用充电设施;上海对公共充电桩给予最高1.5万元/个的补贴;成都推出充换电设施专项行动计划;南昌将充电桩纳入城市更新项目,直接从土地出让金中提供资金。

其次,车企产能倒逼配套。深圳有比亚迪全球总部,广州有广汽埃安,当地车企每卖出一辆车,政府就要求配套建设2个充电桩,形成“造车-卖车-建桩”的闭环。

最后,特定场景催生需求。武汉的港口、郑州的物流园、南昌的矿区,这些封闭场景对重卡换电、叉车充电的需求暴增,单换电站日服务500次即可盈利,运营商自然愿意抢滩。

分析人士指出,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充电便捷性的担忧,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此外,此项政策还将刺激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吸引更多投资进入充电桩制造、安装及维护等领域,助力绿色出行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而对股市相关板块构成积极影响,提升市场对电动汽车行业的预期。

上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