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0月17日,这家凭借近3000亿元总市值坐稳A股光伏行业头把交椅的阳光电源,在当日收盘暴跌近11%,几乎创下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而就在前一日,欧盟正式披露了《工业加速器法案》草案的核心内容。
这份被业界称为“过去十年最严厉的市场准入规定”,核心条款直指中国新能源企业,尤其是电池和储能领域。其主要要求:非欧盟企业需确保产品中至少40%的原材料和制造环节来自欧盟本地;雇佣至少35%的欧盟技术工人;储能系统需标注碳足迹并符合欧盟碳关税;欧盟政府项目将优先采购本土制造产品……
这意味着,阳光电源迎来“新门槛”。
储能战场“掰手腕”
2025年以来,欧洲地区先是4月西班牙、葡萄牙遭遇前所未有的全国性停电事故;随后在6月,捷克再次发生大停电。接连两场严重的大规模停电事故,凸显储能的刚需特性,也暴露出欧洲储能的巨大缺口。
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加速布局。
7月份,阳光电源宣布其PowerTitan 2.0储能系统及逆变器首次进入保加利亚市场,将与欧洲光储电站开发商SUNOTEC在保加利亚及其他欧洲市场的光储一体化项目及独立储能项目中部署2.4GWh储能系统;8月份,阳光电源再度与保加利亚太阳能公司Sunterra RE签署合作协议,将在Sunterra RE旗下三个最大的光伏园区部署1GWh的电池储能系统。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160.22GWh,同比增长220.28%。其中,欧洲市场份额22.81GWh,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地。在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增高、政策支持、能源安全及电力市场改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欧洲储能市场成为全球主要的储能增量市场之一。
除了阳光电源,比亚迪、华为、远景储能、海辰储能、力神、南都电源、海博思创等中企,持续扩大在欧洲的市场影响力。2025年欧洲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将超28GWh,并网量或将增长超60%。同时,欧盟提出到2030年将储能装机从当前61GWh跃升至500GWh—780GWh,实现10倍增长,以配合其45%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保障电网稳定和灵活调度。
以阳光电源为例,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达253.79亿元,同比激增88.32%,占总营收比重攀升至58.3%;海外整体毛利率高达40.29%,成为盈利增长的关键支柱。其中,在欧洲逆变器与储能产品合计市占率已高达35%,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
新政落地,将有怎么样的影响?
具体来看,阳光电源一般采用“整机系统集成”模式,即公司提供电池模组、逆变器、BMS及系统集成服务,核心电芯主要依赖外部供应商采购。相比之下,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自制电芯、拥有完整生产链条的企业,或可通过调整工厂或供应链布局来满足部分本地化要求,从而在短期内缓冲政策冲击。
对于阳光电源来说,现有储能产品线需新增3—5项认证,初期成本增加18%。新项目需满足法案要求,可能导致部分欧洲订单交付周期延长3—6个月,影响2025年储能出货量。此外,特斯拉、Fluence等欧美本土企业,因供应链本地化优势,将抢占了阳光电源的市场份额。
光储龙头“新起点”
2025年以来,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突破,所有参与者都在急于寻找一张通往新世界的“船票”。例如:青海海西,共享储能电站如“电力银行”般吸纳着澎湃绿电;湖北应城,地下500米处的废弃盐穴变身巨型“空气充电宝”;广西南宁,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
下一代储能,到底由谁定义?
阳光电源,争夺储能“话语权”。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从光伏逆变器业务起步,目前已经逐步布局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五大赛道。主要产品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及传动产品、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源及充电装备、氢能装备等,并致力于提供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今年10月,阳光电源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披露了其2025上半年以及“十四五”期间的经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毛利率32.9%。而储能系统出货已达19.5GWh,收入178亿元,收入占比41%,毛利率39.9%。从收入占比上看,储能系统已经成为阳光电源收入最高的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最新发布了PowerTitan3.0 AC智储平台,推出不同尺寸和容量的三款型号,采用684Ah叠片电芯、碳化硅PCS,搭载PowerBidder电力交易辅助决策软件、PowerDoctor电站智能运维平台,延续AC存储架构优势,plus版能量密度超500kWh/㎡,为全球最高。
不仅如此,阳光电源推出面向工商业储能的PowerStack 255CS系统,功率125kW,容量升级至257kWh,支持2/4h方案,全天候平均效率实测≥88%,1MWh稳增电站收益4万元/年。
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储能相关企业31.45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2022年全年注册4.37万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21.26%,达近十年注册量增速峰值;2024年全年注册9.09万家,同比增长17.56%,达近十年注册量峰值;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7.82万家,前9个月注册7.71万家,同比增长18.61%。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随着储能系统调用的频率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在今年5月前,全球已发生167起储能起火、爆炸事故;另一方面,三年间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八成,近期某个集采项目的中标价格甚至低过0.4元/Wh。恶性低价必然带来减料减配,为行业埋下隐患。
更大的储能时代,才刚刚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