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重磅!“宁王”滴滴合作了

重磅!“宁王”滴滴合作了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月28日,宁德时代与滴滴共同宣布,双方已在1月26日正式成立换电合资公司,将联手深化在换电领域的生态网络布局。

根据协议,换电合资公司将依托双方的技术优势和运营能力强强联合,从网约车场景切入,为众多新能源车辆提供高效换电服务。除成立换电合资公司之外,滴滴旗下小桔能源还与宁德时代形成战略合作意向,推动在储充一体等更广泛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各是多少?合作后车主通过哪个平台享受换电服务?截至目前,暂未获得双方进一步回应。

不过,宁德时代与滴滴一致表示,“公共出行市场具有用户基数大、补能频次高、时效性要求强的特点,是换电服务最具价值的应用场景之一。在合作过程中,伴随此次换电合资公司的成立,双方将紧密合作,快速规模化铺设换电站、推广换电车型,提升公共补能市场运营效率,推动交通绿色转型。”   

滴滴的焦虑

对于造车这件事,滴滴几度徘徊。

2018年4月,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洪流联盟”。其创始人程维阐述了滴滴未来十年的三个愿景: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网约车D1。滴滴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设计。

2022年3月,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将开启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其中,面向乘用车市场的车型将命名为C1,定位于15万元的紧凑型纯电动轿车;面向网约车的车型为D1 Light,为D1的精简版车型。

然而,在滴滴赴美上市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等操作后,旗下25款app先后下架。短短几天时间,市场上涌现出超过200多家网约车平台。受此影响,滴滴市值不断下降,加之受困于造车资质,滴滴终于把“把造车业务卖了”。

造车太难,滴滴只能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

动力电池新贵、造车新势力……谁能率先实现急速扩张并抢占市场话语权,组建强大的“朋友圈”尤为重要。出售智能新能源汽车项目后,滴滴的移动出行版图少了一块拼图。面向不可逆的汽车电动化趋势,从充电、换电环节寻找机会,或许是滴滴不得不做的选择。

长期以来,滴滴致力于提升车辆共享率,推动合乘出行、慢行交通、智能交通发展,助力交通工具的电动化转型。本次参与合作的小桔能源专注于探索交通出行领域碳中和解决方案,业务已覆盖互联网加油、智慧充电、虚拟电厂、电力交易、电力辅助服务、企业服务等多个板块。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小桔能源的充电服务已覆盖190多个城市,累计提供充电服务超6.8亿次。

业内人士认为,“抛开外部环境,滴滴不想也不能错过汽车电动化趋势。在造车方面,滴滴出售了相关项目,无人驾驶层面的进展不如百度和一些初创公司。所以滴滴必须在动力电池方面有所作为,要么围绕充电站,要么围绕换电站。”

宁王的布局

作为新能源行业领军人物,曾毓群的“换电”早已埋下伏笔。

2020年7月,宁德时代与北汽新能源签署车电分离项目合约,正式以电池制造商身份进军换电运营领域。

2020年8月,宁德时代携手蔚来等成立武汉蔚能电池资产公司,并与哪吒汽车在内的数家电池厂合作推出车电分离模式。

2021年12月,宁德时代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阳市签署合作建设换电网络协议。

2022年1月,宁德时代发布全新换电品牌“巧克力”EVOGO,提供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由“换电块、快换站、APP”三大产品来解决换电补能和电池租赁的问题。

2023年3月,宁德时代官宣其子公司宁普时代,与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旗下福建省海丝高速新能源科技公司签署重卡换电项目合作协议。

2023年6月,宁德时代重卡换电产品“骐骥换电”首发上线。采用第三代磷酸铁锂电池,搭载无热扩散技术、CTP成组技术,电池系统使用寿命达15000次以上。可将车、电池、换电站数据用以换电全场景数据聚合。

2024年1月,宁德时代与江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动力电池供应,换电技术导入,新技术、新产品联合开发和应用,国内外市场拓展,产业链降碳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共同制定行动方案,共建战略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在换电领域早有布局并一直与车企合作的宁德时代,为何突然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引发关注。在外界看来,宁德时代看中的是滴滴旗下庞大的网约车市场资源。

“网约车市场、提升资源利用率、快速规模化铺设换电站”成为本次合作的关键点。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为进一步满足补能需求,如何让投入重资的换电站实现盈利,成为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换电站达到盈亏平衡点的利用率约20%,即每站每天需服务88次才能勉强不亏本。这意味着,想要进一步打开市场,需要找到快速铺设网络与提升使用频次的平衡点。而相比私人用车领域,高存量并拥有频繁、快速补能需求的运营车辆成为突破点。

换电的难题

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大幅放缓,补贴大幅度退出导致制造成本难以消化,整车销售价格仍然偏高。由于充电基础设施效率不足、自有停车位欠缺、电网配合扩容难度较大等导致充电桩建设不及预期。

2020年,全国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充、换电一并纳入“新基建”的范畴,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也多次提出鼓励换电模式发展的建议。

202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

2025年,假设私家车和工程机械平均每日换电1次,运营车和商用车每日换电2次。乘用车换电站需求量将超11,000座,商用车换电站需求量超8,000座,工程机械换电站需求量超700座,合计换电市场空间达626亿元。

但是,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合理、不均衡、不规范”的问题,极大影响了用户的充电体验,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潜在客户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其大规模发展的掣肘。

此时,四部门“三大”保障措施支撑市场发展。

首先,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统筹开展车网互动顶层设计,积极推进配套政策、电价与市场机制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加快应用智能有序充电功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导开展相关国际标准合作。

其次,压实各方责任。各级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动车网互动相关工作,加快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研究探索车网互动应用试点,推动将智能充放电设施建设和改造纳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范畴,对车网互动试点示范项目加大资金支持。

最后,强化试点示范。支持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商业合作和服务模式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提高各方认可度和参与度。

2023年,换电模式迎来风口。

2024年,换电模式扩展更胜。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