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8月7日,理想汽车法务部针对大量的负面舆论做出回应:近日,我司收到多位车主举报,反映各网络平台集中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负面评价的误导性信息,极大损害了理想汽车用户形象,致使理想汽车用户线上线下生活遭受严重侵扰。经我司核查,此类负面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在多平台密集发布,具有多频次、内容高度同质化等特征,涉嫌有组织的违法犯罪。对此,我司将坚决通过平台投诉、发起民事诉讼、刑事报案等一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广大用户和我司合法权益。
随后,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发文表示,“非常反感不分青红皂白,往某一个汽车品牌车主群体身上泼脏水的行为。有人把祸水往蔚来身上引,如果理想用户朋友们信以为真,那就正中攻击者下怀了,请理想用户朋友们擦亮眼睛,避免被利用。”
受此影响,理想汽车美股跌幅5.43%。
“黑水军”负面攻击
抹黑、构陷、营销……
当前,汽车市场正陷入疯狂乱战。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市场热度不断增加,各种负面新闻也是层出不穷。有网络水军及相关产业人员曾向媒体透露,凡是热销的、热度高的车型都将成为攻击对。譬如比亚迪,被水军用自燃、续航低等字眼来误导消费者;像蔚来,被水军用死机、不可靠等关键字来传播谣言。
漩涡中的理想汽车,更是舆情不断。
其一、理想汽车最新发布的新品i8被指“高价低配”,性价比不及预期。对此,理想汽车将i8的Pro、Max、Ultra三个配置统一整合为一个配置,以理想i8 Max作为标准配置,并将售价从32.18万元、34.98万元、36.98万元,调整为33.98万元。
其二、理想i8与东风柳汽乘龙品牌的碰撞测试,引发广泛关注。对此,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发布联合声明,共同倡议:严守自律底线,共塑良性竞合。呼吁汽车行业严格自律,在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及宣传推广中,恪守诚信原则与商业道德,杜绝诸如贬损性对比等任何形式的不当竞争行为。检测认证机构应坚守专业准则,确保测试流程科学严谨,信息发布真实、准确、完整,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市场秩序;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回归产品本质。呼吁全行业将资源与精力更多聚焦于车辆安全性能提升、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与用户真实体验优化,以技术进步和产品实力推动产业升级,共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此背景下,各方加大管控力度。
首先,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与力量整治网上各类乱象,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及账号。具体到汽车行业,中央网信办已公开通报多起自媒体侵权处理结果,例如“蔡老板说车”、“小牛说车”、“车透社”等业内知名汽车自媒体账号均已被封号。
其次,面对网络造谣和恶意传播等现象,越来越多的车企“法务部”上岗营业。除理想汽车外,比亚迪、吉利、蔚来、小鹏、零跑等已将法务部推向前台,以更为主动、强硬的姿态迎击网络上的恶意抹黑信息。
显然,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展开。
“成绩单”腰斩遇挫
进入7月,车市迎来下半年大考。
今年7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3.07万辆,同比暴跌39.74%,环比下降15.29%。这是理想汽车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同比、环比双下滑,并且首次跌出新势力前三;前7个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23.47万辆,同比下滑2.21%。此前,理想汽车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目前完成率仅36.7%,下半年需月均交付超6.8万辆才能达标。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2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规模整体下滑,以及众多车企冲击增程车型和中高端市场,理想汽车产品矩阵失衡,过度依赖增程式路线,导致其后续增长乏力,正面临从“蓝海”到“红海”的生存挤压。
因此,李想打出三张牌。
在产品规划方面: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产品——理想i8上市,该车具备超长续航、超低能耗、大空间和低风阻等领先产品力,累计测试里程已超950万公里。同时,增程SUV、纯电SUV以及理想MEGA全部开启交付后,可以支持公司实现年度300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规模。在这个规模上,理想汽车会推出价格更合适的MPV和轿车,并在下半年推出纯电轿车——理想i6。
在智能制造方面:理想VLA司机大模型,随理想i8同步发布。李想多次表达了专注于AI领域对理想汽车过渡新智能汽车时代的必要性。在他看来,即将到来的L4时代,将会是理想汽车发挥人工智能竞争力的主场,理想汽车在2024年投入了巨额研发资金,近半数数额流向了这一领域。
在海外市场方面:理想汽车已经在北京、上海两大技术人才密集型城市先后设立研发中心、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在德国慕尼黑也正式成立。后续会在亚洲、欧洲招募成熟经销商,内部会选拔海外市场团队、吸引国际经验人才,争取海外市场销售份额达总销量的30%。
不难看出,7月新势力销量清晰的展现了车市竞争进入深水区:零跑、小鹏、小米等凭借爆款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能,头部阵营座次更迭频繁;理想、蔚来、深蓝等腰部品牌需应对增长压力,市场淘汰赛已然提速。下半年密集的新车投放,竞争格局或进一步变动,也将考验各家的产品力与应变能力。
如今来看,李想的确应该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