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六部门“整顿车圈”,比亚迪、岚图等响应

六部门“整顿车圈”,比亚迪、岚图等响应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开展为期3个月的车圈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随后,比亚迪、东风岚图、鸿蒙智行等车企表态。其中,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转发工信部内容,并直言“支持、拥护六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称,“岚图汽车将加强自律,接受监督,积极配合,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助力营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鸿蒙智行法务部则发文,将坚决打击网络黑公关等网络乱象行为,维护健康网络营商环境和品牌合法权益。

当“内卷”刹车,中国汽车提速。

水军攻击“卷营销”

抹黑、构陷、营销……

近年来,汽车市场正陷入疯狂乱战。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市场热度不断增加,各种负面新闻也是层出不穷。有网络水军及相关产业人员曾向媒体透露,凡是热销的、热度高的车型都将成为攻击对。譬如比亚迪,被水军用自燃、续航低等字眼来误导消费者;像蔚来,被水军用死机、不可靠等关键字来传播谣言。

不仅如此,“永不自燃、想撞都难、最好、首个”等等,这些宣传关键词出自各大汽车厂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广泛传播,消费者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而一些商家利用这一点,通过夸大其词或虚假宣传来吸引消费者。在广告、宣传材料中夸大宣传或隐瞒汽车的性能、功能、价格、优惠等信息,误导消费者。

过往,燃油车售前夸大往往表现在对油耗、动力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过度宣传上。现在,自动驾驶性能和续航里程则成为夸大宣传的重灾区。这种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从2023年开始,关于降价的讨论似乎就没停止过,以至于外界一度把大范围的降价优惠以及终端折扣当成了常态。行业内甚至出现了“零公里二手车”,即已经被注册却并未销售给终端用户的汽车,名义上属于二手车,但车况与新车基本相同,因没有实际行驶距离被称为“零公里”,定价上低于新车。这种击穿底线的降价狂欢,正在摧毁汽车流通根基。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低价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现在汽车界也有了恒大、工业产品降10万不能质量保证。汽车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低价竞争、虚假宣传等乱象丛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无论是隐性减配带来的质量陷阱,还是频繁降价导致的价值崩塌,最终买单者都是消费者。”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首先,面对网络造谣和恶意传播等现象,越来越多的车企“法务部”上岗营业。鸿蒙智行、比亚迪、吉利、蔚来、小鹏、零跑等已将法务部推向前台,以更为主动、强硬的姿态迎击网络上的恶意抹黑信息。 

其次,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与力量整治网上各类乱象,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及账号。具体到汽车行业,中央网信办已公开通报多起自媒体侵权处理结果,例如“蔡老板说车”、“小牛说车”、“车透社”等业内知名汽车自媒体账号均已被封号。

显然,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展开。

恶性竞争“踩刹车”

2025年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9.5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8.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0.1万辆,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1.6%,渗透率为55.2%,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乘用车累计零售1474.1万辆,同比增长9.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755.6万辆,同比增长25.8%。

在此背景下,六大部门联手。

具体来看,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整治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非法牟利问题。(1)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2)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通过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汽车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或在评论区带节奏等,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3)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二是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1)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2)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3)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恶意诋毁攻击问题。(1)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2)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3)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

根据市场预测,在未来10年,整个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会增长至少10倍,充电量至少增长8倍。到2050年,中国有望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无论是车企主动,还是相关部门的强力干预,都是为了保障市场能够平稳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上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