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10日,一则关于上汽乘用车筹备成立“大乘用车营销公司”的消息被传播,旨在整合旗下品牌和产品资源,提升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此举若落地,将是上汽集团历史上首次设立独立销售公司,标志着其营销体系迎来重大变革。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仍处于筹备阶段,内部已设置筹备组组长及副组长职务,暂定由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张亮,与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共同牵头负责。对此,上汽乘用车表示,“企业并未对外公布过相关信息,一切以公司正式公告为准。”
在史诗级整合后,上汽终于“缓过劲了”。
破局的“新业绩”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拓荒者”,上汽集团在2018年曾以705.2万辆的销量傲视群雄。然而这之后,上汽集团的整体销量一直在不断下降。到了2024年,上汽集团的整体销量降至401万辆,同比下降20.0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3.41万辆,同比增长9.90%;出口及海外基地销量为103.84万辆,同比下降14.06%。
2025年以来,汽车市场迎来了短暂的喘息时刻,“价格战”暂歇、车圈内卷被整顿。回顾过去一年的情况,从年初降价潮开始,到后来的欧盟关税问题,再到新能源汽车电池质保到期,如何在传统品牌的纷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是摆在上汽集团面前的一道考题。
业绩方面: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31亿元,同比增长432.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0.37亿元,同比增长85.89%。
针对业绩缓和的原因,上汽集团在报告中提到:公司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一方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组织机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激励约束等工作;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开拓市场,整车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保持企稳回升势头,经营韧性得到巩固增强。
销量方面:
前8个月,上汽集团累计销量275.35万辆,同比增长17.8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89.33万辆,同比增长44.39%,占总销量的32.68%。公司结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各地政府的促消费活动,配套推出“置换补贴、购车礼包、售后权益”等举措,持续放大政策效应,努力激活消费潜力,并推出荣威D6、全新智己L6、别克GL8陆尚、宝骏享境等多款新品,持续丰富产品供给。
今年下半年,上汽乘用车荣威M7 DMH、全新MG4,智己全新一代LS6、LS9增程新车,还有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尚界H5,上汽奥迪AUDI E5 Sportback,别克高端子品牌“至境”等一系列重磅新车将正式上市。
按照规划,上汽集团发布“新能源汽车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突围的“新谋变”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新生。”正如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所说,“我们深知,这场变革没有捷径可走。上汽将始终以跪着学习的谦逊、站着创新的骨气,与伙伴们携手,让智能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1月,上汽集团计划组建“大乘用车板块”,将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板块进行合并,并成立“执管会”开启了全员竞聘模式,自主板块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可以说是一次彻彻底底的重新洗牌。
今年2月,上汽集团曝光干部任免完整名单,让外界目光再度聚焦在这家国内汽车行业龙头企业身上。上汽乘用车发布《关于大乘用车干部任免的通知》,对乘用车板块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涉及多达63位中高层干部。至此,“大乘用车”项目已形成“1+6”的执委会成员领导班子:1名执委会主席为贾健旭,6名执委会成员分别是王骏、俞经民、崔卫国、王从鹤、张亮、杨威。
事实上,“大乘用车”项目一直在借鉴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模式,主要特点在于“集成”,核心是由来自市场、研发、制造、服务、采购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跨部门团队,共同管理整个规划和开发过程。通过IPD管理体系,使产品开发更加关注客户需求,对产品定义、成本管控等数十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并通过打通整车开发全链路,将产品开发周期缩减到18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拟任筹备组组长的张亮和俞经民,均具备丰富的汽车行业营销管理经验。张亮此前长期负责数字化营销和MG品牌整体运营,并在“大乘用车”项目中分管产品战略;而俞经民则拥有近30年行业经历,曾在上汽大众等多个核心营销岗位任职,对国内市场理解深入。
当前,“大乘用车营销公司”的筹备还存在不确定性,但上汽乘用车已有的市场表现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若该公司最终成立,或许会在整合营销资源、优化市场策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上汽乘用车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今,市场各方都在拭目以待上汽乘用车接下来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