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车网消息,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追觅科技表示,将持续长期投入汽车领域,目前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在持续扩张,“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这意味着,该公司将正式从扫地机等智能硬件领域进军汽车领域。
资料显示,追觅科技是国内智能清洁巨头,成立于2017年,曾是小米生态链成员,主要生产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和高速吹风机等产品。创始人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的创始人。
追觅科技在内部信中指出,造车并非一时冲动,早在2013年就有造车计划书,历经十二年在清洁领域登顶后,迎来“时代时机”。此次造车,旨在利用其在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品牌定位和全球市场洞察方面的能力,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高端市场。追觅科技强调,其目标是通过正确的产品和战略,实现全局最优,而非简单的从0到1的冒险。
“如果你想害一个哥们,你就劝他去造车吧。”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近日在与罗永浩的对谈中,这样调侃道。然而,何小鹏的话音刚落,新能源造车领域就迎来一位跨界玩家。
造车下半场,拼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技术去碳化。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强势突击;宝马、奔驰等“财大气粗”的跨国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都给新能源车企的未来带来了更多不确定。
其次,技术智能化。在新能源汽车为我们打开新大门的同时,整个行业也正在迈向数字化和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研发方向。无论如何,刘强东的这一脚油门,已经让友商闻到了“危险味”。
最后,模式商业化。经过时间的固化后,车企对于细分品牌的定位也就相对清晰,目标群体也相对稳定。因此,不断推出新的子品牌,把产品通过不同品牌的区隔,实现更广泛的目标群体,能有效地实现增量。
当汽车成为时下最喷涌的风口,如雷军、李彦宏等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扎进跨界的浪潮,渴望抓住这个向上攀升的渠道。至于追觅科技能不能成为下一个小米汽车?
这需要市场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