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车网消息,9月17日,工信部针对《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旨在填补我国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L2级自动驾驶辅助)安全基线的空白,为行业准入、质量监督和事后追溯提供关键技术依据,以全面提升产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基线,要求系统只能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激活。针对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设置了人机交互、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等全方位安全技术要求,构建了“三重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标准要求系统具备手部脱离检测以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一旦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脱离、视线脱离,系统应发出提示以及报警,并在驾驶员未及时响应系统报警的前提下可控地退出激活状态。
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智能驾驶已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过去一年,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上车,大数据与算法能力的不断提升,使智能驾驶正在经历快速迭代与技术突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加速到来。
按照分类,L0级为驾驶员驾驶;L1—L2级属于辅助驾驶;L3级则是首个由系统主导的等级,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在某些特定场景或环境下,驾驶员无需紧盯路况,可交给车辆自主完成驾驶任务;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在此背景下,智驾安全备受关注。
早在今年2月,工信部就曾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的通知,要求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和召回管理,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技术规范应用。在文件当中,使用比较频繁的词汇是“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关于智能网联、辅助驾驶等文件的发布,对外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智能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规范,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二是企业要把重心放在技术的创新和迭代上,不虚假宣传,共同推动智能化的普及。